看了二本毕业生的现状,我发现了一个惊人事实
记得南开大学的一次数据说,二本应届毕业生的签约率不仅远低于重点大学,更低于三本学校的毕业生。
一本学生的整体就业竞争力明显高于二本学生,这不必说。但就是三本学生的家境普遍较好,也有利于他们的就业和前途。
这就比较尴尬了,,,二本学生夹在中间,既没有原生家庭在经济和社会关系上的扶持,也受困于有限的教育资源。学校给个“自主择业”轻飘的四个字,略过了二本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遭受到的结构性不平等。
他们可能连进入大公司的机会都没有,HR看到简历上“学历”一栏,基本就放到了一边。
但关键是:这些人才是年轻人里的中流砥柱,真正能代表当下的时代底色。他们受过高等教育,却又达不到精英的程度;他们人数众多,却鲜少被摆到大众语境中讨论。
多数的二本学生由于学历和眼界的限制,使得他们在和顶尖学校毕业生竞争时,处在劣势的局面,从而很难成为真正的精英;但身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又无法抛弃学历,落回真正的底层。
而这也会变成是年轻人的一种常态。大多数人注定会成为平凡的普通人,褪散掉初出茅庐时的激情,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却还是想要在理性的、自己能够掌握的范围内,前进哪怕一分一毫。
这或许,才是一代人在社会中真正成熟的表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