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结合论语谈谈如何修身

结合论语谈谈如何修身

结合论语谈谈如何修身

结合论语的修身方法有把“仁”作为修身之本、把“省”作为修身之道、把“志学”作为修身之要。

一、把“仁”作为修身之本。

《论语》的核心是“仁”,把“仁”看作是个人全部修身的出发点和归宿。孔子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是最有能力的人,才能够成大事。“仁”具有强大感召力,并不是轻易就能做到的,它不仅包括了克己复礼、爱人、孝悌、忠恕等内容,而且还是具有统帅作用的道德条目。

孔子所构想的“仁”源于生活,“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没有多么玄远神秘,人人都能做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要做一个仁爱的人,就需要为他人着想,以“博施济众”为己任,做到成己成人。

仁者把他人的立与达当成自己的责任,但前提是自己要先有实力,如果自己没有站稳,又何谈把别人扶起来。因此要立人达人,自身就要自立自强,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学会修身成仁。

二、把“省”作为修身之道。

于“省”中修身,可以分为两个重要的过程,即先“内省”而后“改悟”。从“内省”角度来看,《论语》告诉人们首先要善于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物,都蕴含着修身养性的道理。

见他人之贤,有向他人看齐之心,见人之不贤,便引以为戒,反省自己。始终保持一种积极探索的人生状态和思辨能力,善于发现并思考人生的意义,不断提升自我的修养。

其次要勤于省,“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每个人都需要经常去反省自身言行,通过不断反省总结,促进自我修养的提升。反省自己,要思与行相结合。因此“改悟”作为第二个过程,主要落实在“改”上,也就是实际行动上。

《论语》提倡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强调判断一个人,不光要听他说了什么,更要看他做了什么。“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为要把“内省”出的点点滴滴用于实践,为人谦虚谨慎,学以致用修成至高的理想人格。

三、把“志学”作为修身之要。

孔子认为“志学”是修身要义。欲修其身,先正其心,有了崇高的理想和志向,才能催人奋进、奋发向上,最终实现修身的目标。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并为其“志”终生奋斗,始终不渝。到了“甚矣吾衰也”的晚年,依然“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立志而后学。在《论语》中,孔子提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认为勤于学习与实践是一个令人愉快的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要正确得法;“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要求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是孔子立身做人的基本原则。

孔子认为,任何一种修身方法,都离不开“学”这一环节。只有把学习作为修身的过程,把修身作为学习的动力和目的,这样才能坚持学习,做到学而不厌,并从中感到快乐。

华夏e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