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朱师晦人物简历

朱师晦人物简历

朱师晦人物简历

朱师晦的学术生涯始于1926年,他在这一年从潮州金山中学毕业后,开始了医学学习之路。在广州中山大学医学院,他先是在预科学习两年,从1929年至1934年,他深入专业,完成了医学学士学位的学业。

1934年至1936年,他作为中山大学医学院的内科助教,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接着,他在1936年至1938年间,担任广州军医学校的讲师,同时在陆军总医院担任内科主治医师和检验室主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1938年8月至1939年5月,朱师晦远赴德国科隆大学医学院,专攻热带病学,这段留学经历使他的医学知识更加深厚,他成功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1940年4月,他结束留学,经由云南回国,继续在中国的医疗教育事业中贡献力量。

回国后的朱师晦,于1940年至1945年在贵州省安顺县的中央军医学校(国防医学院的前身)担任内科副教授,为学生的教育倾注了大量心血。1955年,他在中山大学医学院和光华医学院担任内科教授,同时在1950年至1952年间,他还兼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区第二陆军总医院内科部主任。

从1953年到1978年,朱师晦担任中山医学院传染病与流行病学教研组主任,对公共卫生领域做出了显著的贡献。1978年至1984年,他进一步担任暨南大学医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主任,并兼任广州华侨医院副院长。1984年,他正式成为暨南大学医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的教授,直至晚年,他的学术影响力始终活跃在医学教育和科研领域。

扩展资料

朱师晦,寄生虫病和传染病专家。致力于医疗、高等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50年。在疟疾与中华分支睾吸虫病的研究方面贡献更为显著,提出和推广适合中国国情的氯喹短程疗法治疗疟疾;用小剂量吡喹酮治疗中华分支睾吸虫病;提高恙虫病的诊断水平。在国内较早采用切脾治疗血吸虫病肝硬变并取得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