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吉林大学考古学简史

吉林大学考古学简史

吉林大学考古学简史

吉林大学考古学研究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由知名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在历史系创立古文字研究室,并开始招收研究生。1972年,吉林大学设立了考古专业,由张忠培先生担任专业负责人,同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87年,考古专业和博物馆学专业独立出来,成立了专门的考古学系,林沄先生成为系主任,标志着学科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吉林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学科首批博士学位授权,标志着学科在学术领域的重要地位。2000年,考古学系的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朱泓教授担任中心主任,进一步提升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同年,该学科被列入“十五”期间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显示了其在国内学术界的重要角色。

2005年,依托于考古学学科的“中国边疆史地创新基地”被确立为国家“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这标志着吉林大学考古研究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显著提升。经过几代学者的辛勤努力,吉林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学科已经形成了一支由20多位教授、副教授和青年博士组成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他们在研究中国边疆地区古代文化以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扩展资料

吉林大学考古学系成立于1987年,下设考古学和博物馆学两个专业。其中考古专业创建于1972年,博物馆专业始建于1985年。系内有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硕士点和博士点。专业教师共21名,其中教授5名(含博士生导师3名),副教授8名,讲师8名。考古学和博物馆学是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实践要求很强的学科,其中考古学专业一向注重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和中国北方、东北及东北亚考古研究,在国内已获得了较高的评价,并和国内外进行了多项交流与合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楚雄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