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南开系列之二:南开大学理工科发展为何形势一片大好

南开系列之二:南开大学理工科发展为何形势一片大好

南开系列之二:南开大学理工科发展为何形势一片大好

南开大学近年来发展形势一片大好,不断强化优势学科,持续拓展新增长点。化学、金融、统计、计算机、材料、生物等学科得到良好发展;在数学、历史等传统优势学科方面,投入显著加大。南开大学未来的发展关键在于师资力量,本文将深入分析南开理工科和医学领域的发展情况。

南开大学的理工医学领域采用小而精的布局策略,近年来定位准确,发展迅速。截至2021年12月,南开大学共有2245位专任教师,其中理工医科专任教师约1100+位,在985高校中排在倒数第三。这表明南开理工科的规模相对较小,但其成果和质量并不逊色于大部分985高校。在高端论文统计中,如自然指数统计,南开排名一直稳定在第10左右;均篇引用数长期位居第一,近期也保持在前三。

自然指数和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是衡量高校研究质量的两种不同方法。自然指数关注高端论文,南开在该排名中位列第10;而ESI关注论文数量,南开论文规模在我国高校中排在第24位。两者数据差异较大,原因是自然指数对论文质量有更高要求,能发表论文的多为国家级人才或具有竞争国家级人才的能力。相比之下,ESI的规模数据对论文数量的要求较低,普通学者也能经常发表论文。

南开大学的发展差异在于其理工医学规模较小,因此在拼论文数量的ESI排名中相对落后。然而,在拼高端论文的自然指数中,南开拥有大量国家级人才和高层次人才,使其实力显著增强。在自然指数排名中,南开仅落后于清北华五和中山大学,后者拥有强大的医学规模优势,包括10家直属三甲医院。

高层次人才的竞争是南开大学理工医学领域发展的关键。南开大学全职国家杰青人数高达67位,仅次于清北华五及中山大学。其他规模是南开2~3倍的985高校,拥有国家杰青人数大多与南开相当,部分甚至在50名以下。中山大学医学院和10家直属三甲医院的杰青人数超过30位,但不算医学领域,南开的杰青人数依然领先。

南开大学各学科的国家杰青分布涵盖了理科、工科、医学和管理等多个领域。理科领域中,数学科学学院、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物理科学学院、化学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均有杰青人才。工科领域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和人工智能学院为代表。医学领域仅医学院有国家杰青人才。管理领域则有商学院的杰青人才。

化学学科在南开大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拥有23位国家杰青,加上院士以及一批国家四青人才,保持着支柱学科的地位。2022年,化学成为我国第一家化学两刊论文数破百的高校,发展势头迅猛。数学学科有8位国家杰青,数量相对于过去的强势稍有减少,但质量较高,有四位院士和四位院士候选人,目前正通过引进海内外博士等措施解决人才问题。生物学科的发展令人惊喜,14位国家杰青的出现表明生物学科实力已显著提升,预计将成为南开新的增长点。物理学科有7位国家杰青,发展相对稳定,但已引进国家四青人才,预示未来发展前景较好。统计学科有1位国家杰青,保持了南开数理统计的强势地位。南开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由化学和物理学科各分出一部分师资组建,发展迅速,院长卜显和在2021年晋升为院士,材料学科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南开大学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拥有2位国家杰青人才。南开计算机学科的杰青人才是稀缺资源,这表明南开计算机学科的实力不容小觑。与部分理工科友校相比,南开计算机学科的国家杰青人数相对较高。值得注意的是,南开计算机学科在2022年新增了2位国家杰青人才,进一步凸显了其快速发展的势头。

南开大学医学领域的发展情况将另行深入探讨。总体来看,南开大学在学科发展方面坚持小而精的策略,找准发展方向,近年来发展态势良好,未来潜力巨大。希望有志青年加入南开大学,成为周总理和陈省身的学弟学妹,共同开创南开大学的辉煌未来。

汇率实时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