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孙吴县日本侵华罪证陈列馆历史事件

孙吴县日本侵华罪证陈列馆历史事件

孙吴县日本侵华罪证陈列馆历史事件

1935年,孙吴县因北黑铁路的军事用途,日本开始在此构筑大型要塞——胜山要塞,目标是防范和潜在的苏联攻势。作为第五国境阵地,其番号为日本关东军694部队44师团269连队的“五国守”守备队。要塞的第一线是江岸监视哨,配备高倍望远镜严密监控苏联动态,第二线则是主阵地胜山,包括胜武屯的指挥部、宿舍和后勤设施。在约三千劳工的艰辛劳作下,历时八年,这座要塞构建了涵盖20多公里的地上地下工程,其中“亚雷高地”集中了要塞炮台。遗址中可见每20米直线排列的四个炮台,地下发射井深达10多米,用于大炮升降。

上等兵北原茂卫的回忆录《阿穆尔的流血》详细描述了胜山要塞的防御设施,如防坦克沟、铁丝网、散兵壕、炮台、机枪掩体等。地下兵舍采用高强度水泥,伪装成山体,内部设施完备,包括医院、炊事房、水井和通风消毒设备。在孙吴县日本侵华罪证陈列馆内,可以清晰看到当时的地下工事群、集群炮台和监视哨,揭示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即通过中国作为跳板侵犯其他国家。

1945年8月12日,苏联红军越过黑龙江,集结150万大军和5000多辆坦克、5000多架飞机,对日军全面发起攻击。苏前兵第3师和第12师在苏联远东红旗兵团第二集团军的领导下,与日军在胜山要塞展开激战,迫使日军败逃。另一路军在曾家堡等地与日军交战,最终以1945年8月17日在花贝山日军123师团司令部举白旗为标志,宣告了日军的投降。

扩展资料

黑龙江省孙吴县日本侵华罪证陈列馆始建于1983年,匾额上钢劲遒健的“日本侵华罪证陈列馆”几个字是抗联老战士陈雷为该馆题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