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育儿 | 为什么孩子在6岁前要大量阅读
在朋友圈中,很多妈妈热衷于报名各种线上课程,用电子设备强化孩子对“字”“词”“公式”的记忆。认为孩子认识1000个字就是“聪明”“学习好”的象征,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然而最容易被忽视的却是真正培养孩子的“纸质书阅读习惯”,为什么六岁前的孩子要抓阅读呢?
第一幅图,是大脑的结构,大脑是在这个基础上运作的,而负责学习和记忆的部分就是图一的三块区域。内嗅皮层类似于某种过滤器,专门过滤涌入大脑的信息;海马,是构筑新记忆的地方;新皮层,信息一旦打上“储存”的标记,就会被存放这里,这是储存我们显意识记忆的地方。大脑不同模块承担着不同的作用,而我们了解大脑的结构,才能知道孩子的“优秀”如何去更好的培养。
第二幅图,大脑的神经元结构。好多妈妈都知道六岁前是脑神经元发育的关键期,而这些一连串的细胞串联组成的就是“神经元突触”,每当记忆被提取一次,这些“突触”就被加厚一次,该信号的传递速度就会加快,形成巨大的记忆神经网络。
我有很多咨询妈妈都问我,绘本不就是几个字,几个图片,几个画吗?对孩子来说太简单了,真的简单吗?我们来看看。
JOJO这两天读的绘本叫《凯琪的包裹》
经过很多人的种草,我拿到了这本书。画面第一页,就写了这是1945年的美国小镇,然而紧接着出现的是荷兰的小镇,小女孩生活在“没有糖,没有巧克力,没有肉”的世界中。如果仅仅作为识字阅读,那读字面的意思就足够了。然而智慧的家长做法是你会发现这本书背后传递的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受重创得到美国救济的故事背景。细心的家长能够通过反复阅读给孩子普及历史知识,甚至可以对比1945年和现在生活的差异,让孩子拥有很多生活的体会。
简简单单十几页的绘本,涵盖了“爱”“生活”“分享”“战争”“历史”“经济”等背景,这都是需要家长不断扩充的。
再回到我们大脑神经元的本身,比如jojo爱读的《骑自行车的男孩》也是战争系列的绘本,阅读的同时,记忆再一次被提取,神经元加厚,就形成了记忆网络,伴随她一生。
如果一个孩子一年读100本绘本呢?那会是多么大的一张记忆网络,还会担心孩子的理解和知识面吗?当这一切形成习惯后,学习好,认字,都不再是机械化的结果,而是快乐的过程了。
尤其每天和孩子30分钟的阅读时光,变得多么宝贵和有价值,你认为呢?